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陶瓷行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11浏览:2287下载201次收藏

 **市**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晋北高原,是我国一座新型的重要煤炭能源工业城市,也是全国日用陶瓷主要生产城市之一。早在辽宋时期,**市**县就成为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集散基地。其生产加工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种类齐全、享有盛誉,史书曾有“陶埴一技、独擅北方”之说。中国陶瓷业发展到今天,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已雄居世界第一。2006年中国陶瓷现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近年来,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迅速,陶瓷产量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生产和贸易大国。其中,中国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2005年,中国陶瓷总产量达96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出口达5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二,约占全球陶瓷出口总额的17%;特别是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中国的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 2006年上半年,陶瓷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比去年同期的增长都超过了28%,陶瓷产品累计出口2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在世界陶瓷业发展格局中,中国在日用、建筑、艺术陶瓷领域,继续保持着相对领先的地位。目前日用瓷生产山西省占全国第7位,**日用陶瓷产量达到3.99亿件,占全省的十分之七强。**已经成为华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也从一个陶瓷业的小县成长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日用膏白瓷产量占到国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陶瓷大县。
    一、**县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近几年,**陶瓷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由于自身原因、市场因素和政策影响,整个行业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为:
    (一)品牌意识差
    **日用瓷在全国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可是到现在多数企业仍只生产低档的白瓷或贴花瓷,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自己品牌,最多在包装箱上印上自己的厂名和厂址。销往外省市后,用户只知道**陶瓷这个地域品牌,不知道商品品牌,这严重影响着陶瓷业的发展。
    (二)环保政策的影响
    传统的陶瓷由于采用直接烧煤方式烧制,因而能耗高、污染重。随着国家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烧制陶瓷由原来的烧煤改为燃气。这一措施的到位,对陶瓷企业是一次极大的挑战。首先,燃气烧制是一项新的技术,短期内成熟不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据测算煤改气以后,产量只是以前的50%-60%。其次,加大了生产成本。以前的燃煤用的是当地的煤炭,每条线每月大约消耗10-12万元,煤改气后每月消耗18-20万元,且必须是优质煤或精洗煤,仅此一项每条生产线每月增加成本30多万元左右。
    (三)相互低价恶性竞争
    往年陶瓷企业都与客商签订货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这订单上的数量和价格虽然从表面上看很可观,但到最后,大部分都实现不了,签订的订货单只是个美丽的肥皂泡,而造成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间相互低价恶性竞争。由于低价竞争,企业利润微薄,导致企业缺乏积累资金,生产后劲不足,没有能力进行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更新改造,这样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普通瓷,因而产品上不了档次,价格就上不去,价格越是上不去,企业就越是没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就这样,**县的陶瓷业陷入了一个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如华艺陶瓷公司,原先一个酒瓶售价可达到3.8元,由于相互竞价,现在降为1.8元,每件下降了2元。
    (四)工人技术水平低下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县的国有集体陶瓷企业,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数以千计的技术工人,为后来**陶瓷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改进,这些工人逐渐不能适应新工艺的需要。如原先采用烧煤工艺,产品合格率可以上到90%以上,而现在采用烧气工艺,高一点的达到48%左右,低的才20%。再加上陶瓷工艺流程复杂,达70多道工序,有一道工序出现问题,整个产品就会报废。工人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影响着陶瓷业的发展。
    (五)劳动力资源短缺
     陶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是生产的主要要素。每条生产线大约需要150名工人,按56条线计算,**陶瓷企业就需要工人大约8400人左右。近几年,由于陶瓷企业的迅猛发展,工人需求量较大,人员短缺越来越制约着陶瓷企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是建筑业工人工资较高,使得一部分人愿意到建筑工地干活;二是陶瓷企业工作场所温度高,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使得一些人不愿意到陶瓷企业工作。由于人员短缺较大,导致了工人工资上涨,女工工资上涨到了1000——1200元左右,男工工资上涨到了1800——2000元,工资平均上涨了10%多;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如佳美乐陶瓷公司,现有9条生产线,由于工人短缺,只能有60%的生产线开工,其余生产线只能停产。同时由于用工紧张,也加大了企业管理工人的难度,企业之间出现的管理和待遇不平衡,造成工人频繁跳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六)材料成本上涨
    生产陶瓷需要十几种材料。近几年材料涨价太快,企业成本加大,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前几年,某陶瓷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生产一个碗,需要煤矸石40%、长石15%、石英20%、粘土15%、滑石粉7%,还需要煤、方解石、龙岩土、氧化锌、氧化钴等辅料。1吨煤矸石150元,长石和石英分别为180元,粘土80至100元,滑石粉300元,方解石和龙岩土分别为400元。1吨原材料做成混料约需400元,还需人工费用400元,水电煤200元,合计1000元的费用。那么1吨原料可生产普通碗2000件,每件市场的销售价为0.4至0.5元,它所实现的利润是1000元,成本和利润持平。而现在,本地产煤矸石上涨到400元,左云煤已上到了600多元/吨,精煤上到了800多元/吨,其他材料程度不同的上涨了50——100元/吨,再加上工资上涨因素。据测算2008年1季度,陶瓷产品成本提高了14.5%,而销售价格只提升了10%左右。因此多数陶瓷企业现在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
    二、从对比看**陶瓷与世界陶瓷强国意大利陶瓷的差距
    意大利的陶瓷代表了目前世界陶瓷发展的方向。**县陶瓷与意大利陶瓷在陶瓷文化、工业设计、产品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运作及生态经济等方面作对应比较,以看清两地的差距所在。
    (一)陶瓷文化的差距。
    意大利陶瓷在产品质量、设计风格、花色品种、专业化分工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产品从设计到模具雕刻及整个生产过程,都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新产品推出较为慎重,不盲目追求产品更新速度(大约一年推出一个新产品),但产品的生命力很强,一种产品销售可以持续3—5年。每一款产品的工业设计和空间环境的营造,都表达了独特的风格和意境,不仅体现古罗马历史文化深远意蕴,而且与他们的建筑、家具结合一起,形成一种张扬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陶瓷行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