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当前,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时刻牢记并实践党的宗旨与党员义务,让党员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内,发挥作用,接受监督,同时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去带动和影响群众,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待破解的难题。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行了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增强了在职党员的自律意识和参加社区建设的主人翁责任感,党在社区的形象和威信得到新的提高。同时,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和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从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使我深切感到,实行所有党员“双重管理”不仅是适应形势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客观需要。
一、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动因
长期以来,党内逐步形成了党员只接受其隶属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固定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企业职工党员逐步从“企业人”向“社区人”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党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留在农村的党员大部分在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业多元化、工作流动性大、不固定,使他们不愿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出,也不愿频繁地转移组织关系。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延用传统的、单一的垂直管理体制和自我循环的运行机制,还只是通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载体活动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而对党员外出的管理监督,则是一个空白点,或者说是一个盲点。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员的合理流动、党内资源的共享和“全国一盘棋”大党建格局的形成,更使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陷入了“形式管而实不管”的困境。
二、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涵义
党员双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依靠党丰富的组织体系资源,管理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实现对党员的立体管理模式。就是凡在城市社区居住的
一、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动因
长期以来,党内逐步形成了党员只接受其隶属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固定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企业职工党员逐步从“企业人”向“社区人”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党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留在农村的党员大部分在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业多元化、工作流动性大、不固定,使他们不愿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出,也不愿频繁地转移组织关系。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延用传统的、单一的垂直管理体制和自我循环的运行机制,还只是通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载体活动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而对党员外出的管理监督,则是一个空白点,或者说是一个盲点。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员的合理流动、党内资源的共享和“全国一盘棋”大党建格局的形成,更使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陷入了“形式管而实不管”的困境。
二、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涵义
党员双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依靠党丰富的组织体系资源,管理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实现对党员的立体管理模式。就是凡在城市社区居住的
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09-06-10 11:48:5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721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