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10浏览:2413下载195次收藏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建房造宅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成家、添丁加口、分家立业、改善居住环境、房屋年久失修等因素,农民都需要建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盖房造屋的要求十分强烈。但同时农民建房问题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民建房难问题已成为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引发群众上访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就此问题组织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并对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作初步探索。

    一、我区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275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审批按街道划分分别由**市建设规划局和**建设规划分局管理,其中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所属的村和三甲、下陈街道的一部分村的规划由市建设规划局管理(此范围内又分别由市规划办、市局规划处和开发区规划办管理),三甲街道、下陈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陈镇和**农场的166个村的规划由**建设规划分局管理。而土地管理又按区域分别由**国土资源分局和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管理。由于建设规划、土地管理权限的不同,所处区域重点工程安排、工业区块开发程度的差异,我区农村群众建房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类型有:按村镇规划要求,农民自己组织实施建房及基础设施配套的;有重点工程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拆迁并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民自己建房的;有按“立改套”要求,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收回宅基地建设套房安置的。
    过去,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农村住房布局零乱,一些村虽然编制了规划,但因规划的档次较低,缺乏长远的眼光,到现在已经显得落后,而且公共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质量较差,大多数农民群众注重室内美化,忽视室外环境,“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既影响了农村的形象,也阻碍了农民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并通过实施“百十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我区除大陈镇和椒北地区外,大多数村已处于城市建成区范围或城市规划区范围,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村民因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或其他重点工程的征用土地,农民住宅拆迁,集中建设起与城市基本接轨的村民居住点,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等已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但同时,城市框架的拉开,使洪家、三甲、下陈、农场等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农居点又面临重新选址重建。加上因规划控制或不断调整,全区还有许多行政村的农民群众的建房要求多年未能得到满足,据了解,全区各街道均存在该建未建现象(其中白云街道只剩一个村未建),部分村多年未审批农民建房,时间长的达10年以上,矛盾仍然突出。

    二、我区农村建房难的主要问题
    1. “两规”错位、规划调整对农民建房的影响。**撤地建市,**成为**市主城区,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而后又进行修编,编制及修编规划花费时间长,在此期间,因规划不明确,村民居住点规划较长时间难以明确,即使有些明确后又因规划调整而不断重新选址或调整,村民建房大多停止了审批,规划问题在较长时期内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