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畜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支撑农村经济、对县城经济发展拉动力较强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牧民定居、饲草料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按照发展肉羊一线、奶业片区和牛羊育肥为主导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畜牧业生产各项措施,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品种改良步伐加快,良种利用率得到提高;区域布局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明显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牧民定居成效显著,截止10月底,完成牧民定居273户,其中新增牧民定居125户,动工新建牧民定居住房及棚圈125套、配套完善148套;修建引水渠14.3公里、道路25公里,饲草料地播种面积3.75万亩;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牧民发展生产,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率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65万吨,产绵羊毛1350吨,牛奶产量1.6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畜草矛盾进一步突出,随着牲畜存栏头数的不断增强,以及畜牧业生产的粗放性经营,使草地资源退化明显,造成草场载畜负荷越来越大,农区大量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牧区大量干草、长草整喂得不到加工,饲草资源浪费严重;
2、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能力脆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及种类尚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4、畜产品加工层次低、能力弱,深加工产品较少,畜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畜牧业经济效益不高,不适应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目前我市畜产品多为自产自销,而且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相当数量的畜产品基本依靠收畜的“二道贩子”,不利于畜牧业生产力的培值。畜牧业科技含量低,畜禽疫病、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设备落后;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许多畜牧兽医新技术需进一步推广。
5、农区畜牧业发展规模小、缺乏资金和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养殖户积极性虽然高,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政府投入拉动,投入严重不足,贷款难、周期短,又怕疫病和市场风险,大多小规模育肥,家庭零星散养,长期处于自给不足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养殖,制约了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草场资源的进一步改良和扩增,加上农区每年近几百万吨作物秸秆没利用,牧草发展和利用前景广阔,发展食草型牲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畜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畜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改造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奶牛、肉毛兼用羊、生猪、家禽产业,强化家禽良种繁育、饲草保障、动物疫病防疫、畜牧业科技等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效益,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饲草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坚持农牧结合,以农促牧,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一是要围绕畜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饲料作物,促进农村种植业结构从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化。次易棉区要坚决
畜牧业是支撑农村经济、对县城经济发展拉动力较强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牧民定居、饲草料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按照发展肉羊一线、奶业片区和牛羊育肥为主导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畜牧业生产各项措施,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品种改良步伐加快,良种利用率得到提高;区域布局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明显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牧民定居成效显著,截止10月底,完成牧民定居273户,其中新增牧民定居125户,动工新建牧民定居住房及棚圈125套、配套完善148套;修建引水渠14.3公里、道路25公里,饲草料地播种面积3.75万亩;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牧民发展生产,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率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65万吨,产绵羊毛1350吨,牛奶产量1.6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畜草矛盾进一步突出,随着牲畜存栏头数的不断增强,以及畜牧业生产的粗放性经营,使草地资源退化明显,造成草场载畜负荷越来越大,农区大量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牧区大量干草、长草整喂得不到加工,饲草资源浪费严重;
2、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能力脆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及种类尚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4、畜产品加工层次低、能力弱,深加工产品较少,畜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畜牧业经济效益不高,不适应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目前我市畜产品多为自产自销,而且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相当数量的畜产品基本依靠收畜的“二道贩子”,不利于畜牧业生产力的培值。畜牧业科技含量低,畜禽疫病、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设备落后;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许多畜牧兽医新技术需进一步推广。
5、农区畜牧业发展规模小、缺乏资金和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养殖户积极性虽然高,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政府投入拉动,投入严重不足,贷款难、周期短,又怕疫病和市场风险,大多小规模育肥,家庭零星散养,长期处于自给不足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养殖,制约了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草场资源的进一步改良和扩增,加上农区每年近几百万吨作物秸秆没利用,牧草发展和利用前景广阔,发展食草型牲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畜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畜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改造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奶牛、肉毛兼用羊、生猪、家禽产业,强化家禽良种繁育、饲草保障、动物疫病防疫、畜牧业科技等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效益,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饲草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坚持农牧结合,以农促牧,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一是要围绕畜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饲料作物,促进农村种植业结构从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化。次易棉区要坚决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畜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点击下载
上一篇:我区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本文2009-06-10 09:25:2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713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