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校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9浏览:2093下载198次收藏

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发展战略,标志着我省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轮新的发展机遇期。在我省努力实现奋力崛起的新时期,提出建设职业教育大省,这是立足省情、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我校面临的重大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问题、环境和条件,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不断开创新局面。
    为实现我校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采用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综合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当前我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举措。
    一、学校教育工作现状
    (一)规模稳定增长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经历了管理体制重大转变和自身快速发展的非凡历程。2003年,学校划转到省教育厅管理后,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
    2005年,我校在校生数只有5011人,当年招生数2190人,毕业数614人;2006年,在校生数6488人,招生数2607人,毕业数979人;2007年,校生数6480人,招生数1864人,毕业数1476人;2008年,校生数6976人,招生数2448人,毕业数1177人。总的趋势是稳定增长,为我校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下表:
  招生 就业 在校生  
人数 增长 人数 就业率 人数 增长  
2005年 2190   614 96% 5011    
2006年 2607 19% 979 96% 6488 29.5%  
2007年 1864 -28.5% 1467 95% 6480 -0.1%  
2008年 2488 33.5% 1177 97% 6976 7.7%
          

    (二)就业形势较好
    我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带动了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巨大变革。调查结果显示,2005以来,我校就业率达到95%,最高达到97%以上,部分专业的毕业生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就业拉动”作用全面表现在学校的招生、专业调整、产教结合、基础建设等各方面,这些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调查统计,2008年,50% 的学生是按照“订单培养”模式就业的,95%以上的学生是由学校组织推荐就业的,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一些问题。如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和支持缺乏强有力措施,2008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不足5%;就业形式不多,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达90%以上,其它形式就业仅10%左右;不同专业就业率相差较大,热门专业供不应求,部分专业推荐困难、专业对口率不高等。
    (三)校企关系得到新的构建
    近年来,我校与企业重新构建了更为密切的新型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是与大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机制,共同规划和安排学生培养工作;二是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近年来,我校进行了这种办学模式的尝试,每年签订数百个培养订单。三是企业在实习、实训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帮助学校学生就业。我校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培训与使用的关系,而是“需要什么培训什么,需要多少培训多少”的“以需求为主导”的主动适应与主动服务的关系。
    (四)办学模式呈多元化格局
    近年来,我校教育模式发生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方式和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开始实施,实行了2+1或1+1+1等多种学习形式。我校开展了与高校、中学或其它教育类型的14所学校开展联合办学。2006年以来,我校开始尝试跨行业、跨省区、跨国办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专业调整的力度加大。从全局看来,目前已经按照行业经济发展要求,初步建立了合理的骨干专业布局。我校培育和建设了一、二个特色和强势专业,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三是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我校改革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实施“宽基础、活模块”的新型课程结构。改变了实践教学一贯是理论教学附属地位的做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提升至1:1,甚至更多,强化了“能力本位”思想,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基础能力建设取得较大突破
    与前几年相比,我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能适应行业经济建设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校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