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快商贸流通业特色发展调研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9浏览:2712下载251次收藏

**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商品集散地,旧有“水旱码头”、“商埠重镇”之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商贸流通体系,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产业。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特点
      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9%(市区19.8亿元,占全市的52.69%)。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贸流通繁荣活跃。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商贸企业(经营户)近8500个,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市区2500户、2万人,2008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其中市区7.5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不仅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二)商贸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市委、政府大力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在市区建成了新世纪商厦、利通商厦、购物中心、信邦电器、盛世开元商厦、义乌商贸城等商业基础设施。依托老城区明珠广场实施商贸核心区改造工程,对商贸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了外立面改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并建成运营国贸大厦,形成了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繁华中心,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吸引了广大市民及周边群众到市区购物休闲。结合新区开发建设,实施迎宾街打通工程,将民珠广场和盛元广场连接起来,开辟了新区和迎宾街两个商业带。

      (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流通业态开始从传统业态向现代流通业方向发展,在增强市区中心商贸核心区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先后引进了新华百货家电连锁、新华百货超市、北京大中电器连锁店、itat连锁店、德克士等多家商业、餐饮连锁企业落户市区。目前,市区已建成连锁企业超过10家,发展连锁店近千个,专卖店近百家,基本形成了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等各种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购物环境有了大的改善。

      (四)市场建设力度加大。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9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7个(市区7个),消费品市场70个(市区23个),其它专业市场4个(市区2个),全部市场占地124.08万平方米(1881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1亿元,拥有摊位3万个,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交易额5000万至1亿元的市场有13个,过亿元的有7个。市区先后建成铁市场、木材建材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零售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定点农贸市场。同时,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区域改造工程,完善了功能,提高了档次。实施东郊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农改超”工程,改善了环境,扩大了经营范围。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快商贸流通业特色发展调研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