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事业优先发展调研措施
城乡公共交通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各项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枢纽,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服务质量的具体实践。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东扩进程的加快,人口聚集程度大大提升,交通堵塞、出行不便、服务水平不高等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制约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按照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同城化建设和打造1小时经济圈、半小时通勤圈的发展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将城乡交通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
一、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现状
我市城乡交通主要由城乡公交、乡村客运和出租车组成。现有公交车辆75辆,运营线路11条,其中城区线路4条,其他线路7条,拥有风雨式候车亭17个,站牌158个,我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不足3辆,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全市从事农村客运的班车132辆,经营农村线路11条,分别在峡口镇、陈袁滩镇、瞿靖镇、叶盛镇、邵岗镇拥有5座农村简易汽车站,在109国道及各主干道拥有客运招呼站35个。
全市现有出租车332辆,由城乡客运出租公司和汽车运输集团公司出租分公司分别经营,作为公共交通车辆的有益补充,穿行于市区的大街小巷。由于快捷、方便等优势,近几年发展迅猛,已达到每万人拥有出租车13.3辆的比例,基本达到建设部颁布的每万人拥有16辆的标准。
目前,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已全部覆盖全市8镇、3场、1个街道办、86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100%,极大地方便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活跃了乡镇集市贸易,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市发展城乡公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滞后,发展缓慢。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公交规划的依据。过去几年,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几经调整,但城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的修编远远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些重要的公交基础设施未能纳入城市规划之中,不能适应城市东扩的发展需要和群众出行的现实需求。在城市东区和新建设的居民区没有规划设立公交站点或站点极少并且正在开发建设的新区和大型居住区也没有将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交网线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公交基础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设置始发、终点及中转枢纽场站,而场站设施是开辟新的公交线路的前提条件,是制定城市公交规划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完整、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那将使公共交通投放的数量和范围受到极大限制,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进入了无序状态,将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有限的社会公共交通资源较大的浪费。因此,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具有前瞻性的公共交通总体规划,迫在眉睫。
(二)服务质量不高、公交分担率低。我市的公交服务质量与大城市公交和规范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规范、优质服务意识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公交车仍旧实行落后的单车承包经营模式,从而导致企业产权不清,经营者素质低下,加之公交线路和车辆偏少、线路分布不合理、班次密度不高及乘车环境不舒适等原因,造成乘客等候时间过长、换乘较为不便,影响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的积极性,致使公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事业优先发展调研措施
本文2009-06-08 16:10:1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