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索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思路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7浏览:2426下载273次收藏

【摘要】农村卫生涵盖农村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农村卫生事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社会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卫生工作重要任务。探索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分析农村卫生滞后原因,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加强政府主导,合理布局,规范行为,发展农村卫生,进一步加强城乡卫生统筹发展,充实和优化农村卫生队伍人才结构,夯实开展“新农合”,健全农民健康保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促进爱国卫生工作,健全农村卫生管理与核算体系,健全农村卫生机构与人员保障体制。

农村卫生涵盖农村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农村卫生事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社会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卫生工作重要任务。

一、探讨农村卫生服务滞后原因

(一)农村三级卫生服务被削弱

中国农村医疗“三大法宝”: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在计划经济年代有效地防范了农村卫生风险,保障了低收入水平的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使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初级卫生服务。

改革开放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市场化,大部分村卫生所私有化,部分乡镇卫生院解体、出租或出售,乡镇卫生院获取财政补助逐步减少,农村医务人员也不再吃“皇粮”,收入依靠医疗收费,导致农村三级医疗网被削弱,农村卫生工作失去了依赖。

(二)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改革后,各级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时期农村卫生管理权限下放,乡院乡管,政府投入与部门督导相对减弱,乡镇卫生院靠自身运行,发展受限。卫生投入与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70%的农村人口拥有政府20%的卫生投入,而80%的卫生投入与卫生资源在城市卫生,中国卫生总费用调查流量显示1999—2005年,乡镇卫生院所占卫生总费用逐年下降,从10.6%下降至6.26%,城市医院所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明显上升。

(三)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落后,农村卫生人员严重缺乏,技术水平低下,保障不力。

1、调查显示,全国乡镇卫生院约有50%的单位房屋陈旧,设备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检查设备,如x光机、显微镜等,个别乡镇卫生院仅凭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开展工作,工作与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待遇差,调查表明乡镇卫生院平均工资约1000元左右。

2、乡镇卫生院多属集体所有制,自收自支,缺乏经费来源,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探索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思路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