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6浏览:2457下载195次收藏
现代服务业作为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重庆市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大背景下,面临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开发区、改革试验区、党建先进区”建设的新历史发展阶段,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08年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体现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兴服务体系。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作支撑。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即“佩蒂—克拉克”定理。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很多都把费希尔和克拉克同视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也常常称“克拉克三次产业分类法”。笔者认为,服务业可视同为第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竞争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服务业部门从福利型、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竞争型生产部门。原来属于福利部门或非经营部门性质的金融保险、文体、卫生、教育、城市交通等第三产业领域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内脱离出来,纳入推进产业化、市场化的轨道,并由此成为了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
  创新性。区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产业内容与产业形态是否发生变化。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涌现出了大量拥有新的生产手段与生产用途的部门。比较典型的是信息服务业。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服务业不断改造升级,从而形成从传统产业脱胎出来的新型第三产业。如现代物流业就是从批发零售贸易业、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服务业脱胎出来的新型产业。
  朝阳性。现代服务业是新经济增长点,是正处在孕育期、新生期、成长期的“朝阳产业”。根据“朝阳产业”的价值标准,现代服务业具备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性的特点。一方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一般是几倍于整个经济的平均速度,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服务业的知识、科技密集度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同时由于其资源消耗又少,产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时空性。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别,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边界也有所不同。今天是传统服务业,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明天就变成了现代服务业,在欠发达地区是现代服务业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在发达地区有可能就是传统服务业。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大、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和新服务方式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是知识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水平高、附加价值高的新兴产业部门。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伴随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来,是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中悄然兴起的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概念上的狭义服务业不同,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生产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服务、分配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主要以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为代表。未来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经济发展正处于不依赖服务业就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阶段,工业经济迫切需要现代服务业来促进其进一步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证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后与三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消费与投资偏差问题以及城市化等诸多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成熟的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已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中占主导地位。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1%,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1.7%,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根据**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开发程度,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