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残疾人联合会体系建设调研对策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残疾人状况和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2009年4月中旬,由教育就业科承担“两个体系建设”的调研,康复科协助。我科按照党组会议要求就市区乡镇残疾人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市区残疾人状况及贫困的原因
**市位于宁夏中部,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等丰富多彩的美誉。截止2008年,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8.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其中:肢体残疾2.93万人,视力残疾1.43万人,听力残疾1.69万人,言语残疾0.18万人,智力残疾0.71万人,精神残疾0.52万人,多重残疾1.43万人,分别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33%、16%、19%、2%、8 %、6%和16%。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9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增长12.8%。预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亿元,可比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00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8.5。但在宁夏处于富裕地区的贫困群体,正如大海中的孤岛,显得尤为弱势,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指出: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他们获取收入能力受到剥夺以及机会的丧失;低收入是导致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收入能力丧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可见,导致社区弱势群体贫困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一系列的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转型时期企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下降,下岗残疾职工增多。一是由于我市正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十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平均每年为1万多人。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我市支柱产业——**材料实验机厂,原来的技术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企业改制后,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三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对而言,农业劳动力有着廉价、吃苦的优势,给我市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四是体制性原因,国企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必然要修改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大量富余人员;五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下降。后两种为主要原因。
2 、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根据**市相关资料,1993年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1998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初期,普及率不高,伴随着企业转制,问题不断暴露。而企业补充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普及率更低。有些残疾人农民工或土地工更是连医疗保险都没有。
3、残疾人文化程度低、缺乏专门技能、年龄较大、缺乏自立精神的人员往往会落入贫困人口的行列。
助推残疾人联合会体系建设调研对策
本文2009-06-06 09:28:4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