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社一卡是实现早稻扩面增收的有效途径
粮食是我区农业的传统产业,但受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始终难以提高。如何有效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区以**镇**村为试点,创立了“**”模式,即通过组建一家种粮专业合作社,为全村农户提供早稻生产“五代理、十统一”的全程社会化服务。通过资金整合、资源整合,有效降低农户的种粮成本,使该村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提高近7倍。“**”模式为全区早稻生产扩面工作提供了借鉴,在区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各产粮乡镇纷纷开始推广该模式。截止 4月13日 ,全区共建立种粮专业合作社115家,其中今年新成立100家。
各地干部群众到底对“**”模式认不认可,推广得怎么样?这一问题无时无刻挂在我心上。 4月2日 ,我抓住区学习实践办统一开展“蹲点调研周”活动的良机,选择一个有种植早稻习惯且面积较大的村--全旺镇**村蹲点调研,调研的重点是了解“**”模式面上推广情况,帮助农民解决发展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扩粮增收的有效途径。
上午,我和粮棉站、植保站的同志一起来到**村,全旺镇的责任农技员、**村的村干部陪我们去看了该村的早稻示范片,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谈,通过交谈,使我对该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全旺镇**村共有19个生产队,农户386户,总人口1408人,以粮食、柑桔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低于全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全村耕地面积共1376亩,柑桔1010亩, 去年早稻面积760亩、单季稻350亩。今年,通过宣传发动,该村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500亩(包括从附近村承包种植的面积),比去年翻了一番。目前,已成立了“衢江区新粮农粮油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随后,我又邀请村干部以及种粮面积较大的农户,在村会议室召开了以“多种粮、种好粮”为主题的民情恳谈会,倾听种粮农户的想法和要求。通过座谈,了解到村民们都比较认可“**”模式,认为“**”模式是节本增收的好法子。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地方政府扶持和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实现了节本增收。农户加入合作社,接受全程社会化服务后,可比散户增加收入277元/亩,增加的收入包括早稻订单补助、政策补贴资金以及规模经营后
一村一社一卡是实现早稻扩面增收的有效途径
本文2009-06-04 16:13:1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