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对
【摘要】通过翻阅相关资料,走访种田大户及相关涉农单位等调查手段,归纳概括**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从2004—2006年,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一号文件”,虽给**农业注入无限的活力,但当地农业发展得到底如何,农村现状究竟怎样,农民收入有多大增长,农业发展是否存在障碍因素以及面对这些障碍因素如何进行解决。实习期间就这些问题对当地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现就**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因素和解决的对策作如下简要剖析:
1 **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因素。
**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国种粮百强县之一,耕地面积约110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0万亩左右,粮、油、棉主要农业作物品种约210万亩。**也是一个人口大县,人口近120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00万,80%以上是农民。**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有圩区、有丘陵、有山地,不同的地理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各具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完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步伐也逐步加快,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彻底打破,“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导向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大有越演越烈的态势。农村土地、资金、人材等资源和要素还在不断被占用和继续流失;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下雨就涝”、“无雨则旱”、“靠天吃饭”等现象。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1.1丰产不丰收、优质不优价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转,政府对农业生产补贴不够、补贴方式不够完善。
由于政府宏观调控不够,短期行为较多,对农产品供销调控乏力,加上企业的贮藏加工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户收成虽然增加,但经济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从而挫伤了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近年来中央政府虽出台粮食收购保护价,但我们在走访和调查中发现,这一政策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如今年政府出台早籼稻收购价格为每百斤70元,但实际收购价格在60—63元之间,离出台的保护价存在较大差距。**从去年正式开始实行种粮补贴,每亩早稻补贴10元、一季稻15元、双晚7元,按双季稻计算,每亩每年从政府无偿获得17元补贴,从全国来看,补贴金额确实一个小数字,但具体到每个农户来说还是有“杯水车薪”之嫌,对一个仅靠承包几亩土地而获得收入为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很难达到“小康”水平。同样是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其政府规定,农村家庭月收入低于当地一个农业工人的月工资水平(相当于170美元)的,就算是贫困户,可以得到脱贫资助。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无需偿还的补贴,主要用于购买牧场铁丝网、畜棚、小拖拉机、蔬菜暖棚等;二是无息贷款,用于购买种子、秧苗、化肥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技术指导、帮助销售产品、农技培训等。正是这些得力措施及相关利农政策促使阿根廷成为一个“农牧业”强国,享有“欧洲粮仓”的美名,又被称作“牛背上的国家”。**从去年不但全面免除农业税,而且开始执行各项“反哺”农业政策,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方式。这些政策对推动目前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目标来看还是解决不了农业和农村存在的根本问题。况且我个人认为“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反哺”方式存在一些漏洞或消极作用,不利于农业长期良性健康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首先种粮补贴是按农户承包计税土地面积进行补贴,补贴多少与农户每亩产量没有挂钩,没有把群众引导到想方设法提高每亩产量指标上来,出现不少农户大面积承包土地,采取极其粗放经营模式进行生产,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良种补贴”也是按计税土地面积进行补贴,没有按种植良种面积和收成挂钩,这种补贴方式对优质良种推广和普及没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2综合生产能力徘徊不前
1.2.1 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文化水平严重偏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也不例外。据调查:全县60—70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的占60.3%、初中文化程度占28.6%、高中及以上的只占21.1%。全县95%的文盲和半文盲在农村。同时,在这60—70万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绝大部分作为劳动大军输出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或外出经商,留守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文化程度偏低年老体柔者。据调查: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当中,50%以上的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少之又少,不足2%。在农业发展得较好的新渡乡调查中发现:当地农民接受过县、乡农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和严重缺乏专业技能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当地农业发展。
1.2.2 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据调查,目前**农业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程度,山地、丘陵地区仍实行“牛”耕“人”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没有出现多大变化。在**县西北、东南部圩区机械化程度虽稍高一点,但也仅局限于小麦、水稻的收割和部分田块的翻犁,至于栽插等农事操作仍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主要凭经验进行,无从谈起科技含量,据调查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足10%。
1.2.3 信息不灵。地方政府对农业信息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机构不健全,也没有明确相对专职或兼职的搜集和整理信息工作人员。据调查,**县农技推广中心、实习地所在的乡镇和其他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虽有全国农村供求信息“一站通”,但地方政府对该机构没有经费投入,使其处于停运或瘫痪状态。信息的收集,筛选,传送
我县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对
本文2009-04-25 08:32:5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1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