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3)
【关键词】防害传染病防治罪,传染病,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4.36;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03)01—0052—05
第六章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量刑
量刑,是人民法院在认定犯罪事实和犯罪性质的基础
上,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
是否立即执行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我国《刑法》第61条
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
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
有关规定判处。”因此,量刑必须有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
法,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合法、正确地将刑罚运用
到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各异的具体案件中
去。
《刑法》第330条规定对本罪“⋯⋯ 处3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
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 ”本罪的量刑需要根据刑法总则和该条的规定,综合考
虑。
第一节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量刑的一般原则
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量刑的一般原则即是指量刑
时应该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一
、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犯罪事实是量刑的客观基础或者说是根据,没有犯罪
事实,就不能成立犯罪,更谈不上量刑。
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查清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上的犯罪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犯罪诸种情况的总和,具体
可以分为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几个方面;狭义上的犯罪事实,又称基
本的犯罪事实,仅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所必备的事实。只
有在查清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事实以后,才能认定其犯罪
的性质,进而确定应予的刑罚处罚。即刑罚只能加诸于犯
罪,刑罚的轻重决定于犯罪的轻重。对于本罪,应是指行为
人是否实施了《刑法》第330条第1款规定所涉及的违反传
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
2.确定犯罪性质。所谓犯罪性质,是指行为人犯的是
什么罪,即应定的具体罪名。犯罪性质不同,反映出的社会
危害性也不同,因而法定刑的轻重也不同。定性不准,必然
导致量刑不当。因此,量刑时,必须在查清犯罪事实的基础
上,准确地认定犯罪性质,只有正确地定性,才能准确地量
刑。对于本罪,应是指是否违反了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
3.分析犯罪情节。犯罪情节,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基
本事实以外的其他能够影响社会危害程度的各种具体事实
情况。同一性质的犯罪,由于犯罪的情节不同,其社会危害
程度也不同,因而处刑也有轻重。人民法院确定了犯罪性
质,也就确定了一定的量刑幅度,而在这个幅度内如何裁量
具体的刑罚,则全面分析犯罪的情节就具有重要意义。对
于本罪的情节将在第二节中阐述。
4.判断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是
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行为的
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是犯罪的最本质、具有决定意义的特
征,也是区分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从而决定是否判刑以
及判刑轻重的主要依据。要做到量刑适当,就必须全面综
合地分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对犯罪的社会危害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本罪,应是
指引起了甲类传染病的传播或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
险。
二、量刑必须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量刑必须以刑事法律为准绳是指量刑中应遵守罪刑法
定、罪刑相适应以及适用刑法一律平等的原则,以刑事法律
为尺度来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加以衡量、评价,并以此尺度
对照犯罪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确定是否适用刑罚、适用何
种刑罚等。具体来说,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依照刑法总则的规定量刑。刑法总则规定了刑法与
犯罪的一般原理、原则,各种刑罚方法的适用条件,刑罚制
度等,量刑时必须严格遵守。
2.依照刑法分则的规定量刑。刑法分则规定了各种具
体犯罪应当适用的刑种及其量刑幅度,在量刑时,必须根据
犯罪的具体情况,对照相应的分则条文,准确确定应当适用
的刑种和刑种内的幅度,进而决定适当的刑罚。
3.依照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量刑,还应注意严格执行
刑法中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免除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规
定,决定刑罚的轻重或者免除。
本罪是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管理制度的过失犯罪。由于
任何犯罪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等情况下,过失犯罪的
社会危害性要小于故意犯罪,所以对本罪一般情况下处以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笔者以为,这样规定体现了刑
法总则和分则规定的量刑的一般原则。
罚金作为一种财产刑,在我国主要适用于经济犯罪和
贪利性质的犯罪,同时也适用于某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
犯罪。对于单位犯罪的,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无法对其判
处自由刑,但为了体现刑罚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只能对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其判处财产刑,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的都判处罚金。又由
于单位犯罪是自然人意志的体现,罚金只能使法人在经济
上受到打击,并不能阻止法人组织的各项活动的进行,其继
续进行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仅对法人犯罪适用刑
罚不能达到真正遏止法人犯罪的目的。而对其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包括自由刑、财产刑在
内的各种刑罚,可以限制甚至剥夺法人的某些与犯罪有关
的权利,使法人犯罪失去条件,从而达到预防法人犯罪的目
的。因此,这里“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
定处罚”也是量刑一般原则的体现。
第二节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量刑的情节
量刑的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量刑时,作为决
定处刑轻重或者免除处罚根据的各种情况,是犯罪情节的
一个方面。犯罪情节,根据其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和作用
不同,可以分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定罪情节是决定性
地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从而作为是否构成犯罪或者
构成何种具体犯罪的标准的具体事实情况;量刑情节则是
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作为决定处刑轻重或者免除处
罚的各种具体事实情况。
以刑法是否对量刑情节做出明确规定为标准,量刑情
节分为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
一
、法定情节
法定情节,是法律明文规定在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做
出特定处理的情节。法定情节既有从重、加重处罚的情节,
也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其中,从重处罚是指在
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加重处罚是指判
处高于法定最高刑的刑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的限度以
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
【中图分类号】d924.36;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03)01—0052—05
第六章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量刑
量刑,是人民法院在认定犯罪事实和犯罪性质的基础
上,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
是否立即执行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我国《刑法》第61条
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
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
有关规定判处。”因此,量刑必须有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
法,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合法、正确地将刑罚运用
到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各异的具体案件中
去。
《刑法》第330条规定对本罪“⋯⋯ 处3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
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 ”本罪的量刑需要根据刑法总则和该条的规定,综合考
虑。
第一节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量刑的一般原则
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量刑的一般原则即是指量刑
时应该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一
、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犯罪事实是量刑的客观基础或者说是根据,没有犯罪
事实,就不能成立犯罪,更谈不上量刑。
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查清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上的犯罪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犯罪诸种情况的总和,具体
可以分为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几个方面;狭义上的犯罪事实,又称基
本的犯罪事实,仅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所必备的事实。只
有在查清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事实以后,才能认定其犯罪
的性质,进而确定应予的刑罚处罚。即刑罚只能加诸于犯
罪,刑罚的轻重决定于犯罪的轻重。对于本罪,应是指行为
人是否实施了《刑法》第330条第1款规定所涉及的违反传
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
2.确定犯罪性质。所谓犯罪性质,是指行为人犯的是
什么罪,即应定的具体罪名。犯罪性质不同,反映出的社会
危害性也不同,因而法定刑的轻重也不同。定性不准,必然
导致量刑不当。因此,量刑时,必须在查清犯罪事实的基础
上,准确地认定犯罪性质,只有正确地定性,才能准确地量
刑。对于本罪,应是指是否违反了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
3.分析犯罪情节。犯罪情节,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基
本事实以外的其他能够影响社会危害程度的各种具体事实
情况。同一性质的犯罪,由于犯罪的情节不同,其社会危害
程度也不同,因而处刑也有轻重。人民法院确定了犯罪性
质,也就确定了一定的量刑幅度,而在这个幅度内如何裁量
具体的刑罚,则全面分析犯罪的情节就具有重要意义。对
于本罪的情节将在第二节中阐述。
4.判断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是
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行为的
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是犯罪的最本质、具有决定意义的特
征,也是区分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从而决定是否判刑以
及判刑轻重的主要依据。要做到量刑适当,就必须全面综
合地分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对犯罪的社会危害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本罪,应是
指引起了甲类传染病的传播或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
险。
二、量刑必须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量刑必须以刑事法律为准绳是指量刑中应遵守罪刑法
定、罪刑相适应以及适用刑法一律平等的原则,以刑事法律
为尺度来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加以衡量、评价,并以此尺度
对照犯罪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确定是否适用刑罚、适用何
种刑罚等。具体来说,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依照刑法总则的规定量刑。刑法总则规定了刑法与
犯罪的一般原理、原则,各种刑罚方法的适用条件,刑罚制
度等,量刑时必须严格遵守。
2.依照刑法分则的规定量刑。刑法分则规定了各种具
体犯罪应当适用的刑种及其量刑幅度,在量刑时,必须根据
犯罪的具体情况,对照相应的分则条文,准确确定应当适用
的刑种和刑种内的幅度,进而决定适当的刑罚。
3.依照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量刑,还应注意严格执行
刑法中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免除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规
定,决定刑罚的轻重或者免除。
本罪是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管理制度的过失犯罪。由于
任何犯罪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等情况下,过失犯罪的
社会危害性要小于故意犯罪,所以对本罪一般情况下处以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笔者以为,这样规定体现了刑
法总则和分则规定的量刑的一般原则。
罚金作为一种财产刑,在我国主要适用于经济犯罪和
贪利性质的犯罪,同时也适用于某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
犯罪。对于单位犯罪的,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无法对其判
处自由刑,但为了体现刑罚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只能对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其判处财产刑,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的都判处罚金。又由
于单位犯罪是自然人意志的体现,罚金只能使法人在经济
上受到打击,并不能阻止法人组织的各项活动的进行,其继
续进行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仅对法人犯罪适用刑
罚不能达到真正遏止法人犯罪的目的。而对其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包括自由刑、财产刑在
内的各种刑罚,可以限制甚至剥夺法人的某些与犯罪有关
的权利,使法人犯罪失去条件,从而达到预防法人犯罪的目
的。因此,这里“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
定处罚”也是量刑一般原则的体现。
第二节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量刑的情节
量刑的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量刑时,作为决
定处刑轻重或者免除处罚根据的各种情况,是犯罪情节的
一个方面。犯罪情节,根据其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和作用
不同,可以分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定罪情节是决定性
地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从而作为是否构成犯罪或者
构成何种具体犯罪的标准的具体事实情况;量刑情节则是
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作为决定处刑轻重或者免除处
罚的各种具体事实情况。
以刑法是否对量刑情节做出明确规定为标准,量刑情
节分为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
一
、法定情节
法定情节,是法律明文规定在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做
出特定处理的情节。法定情节既有从重、加重处罚的情节,
也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其中,从重处罚是指在
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加重处罚是指判
处高于法定最高刑的刑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的限度以
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3)
点击下载
本文2009-03-31 09:06:22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1529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