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弥漫性轴索损伤;3-淀粉样前体
蛋白
【中图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56—0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1)是指
头部遭受钝性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
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损伤。损伤后果严重,
有学者认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dai占28%~42% ,死
亡率达42%~62% 。adams等观察到外伤性重症颅脑
损伤患者中有13%~28%为闭合性dai且并不伴有脑
挫伤及明显的脑出血。cordobes等对78例dai病人
的观察发现.患者死亡率为49% .植物生存状态为
15% .重残率为14% .轻残为17% ,痊愈仅为5% 。dai
不但是临床上诊治的难点.也是法医学鉴定中难以解
决的难点。[11
一
、dai动物模型
1928年romon利用细胞培养方法设计出一种单
细胞轴索损伤模型即横断损伤模型(transection mod—
e1).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脑组织内神经元轴索受伤
后发生继发性断裂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闭
marmarou于1994年设计出了打击头部dai损伤的动
物模型(impact trauma model of dai),该模型操作简
单且发现有广泛dai形成.虽然与临床上dai病人的
损伤分布有差异,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而受到研究
者的喜爱。adelson等用此法观察新生鼠,发现脑干上
下行纤维束均有轴索损伤并同时伴有反应性星形胶
质细胞的聚集.病理改变与婴幼儿dai较一致。【3j此
外还有主要用于研究离体脑组织dai的液压损伤模
型、加减速损伤模型、牵拉损伤模型及瞬间旋转损伤
模型.【2】其中最主要的是瞬间旋转损伤模型。目前对于
dai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力致颅脑产生旋转
加速度.使脑内部产生剪切力,从而导致神经轴索和
小血管损伤方面。1982年gennarelli等用狒狒分别按
矢状面、轴位面及冠状面在11—22ms内旋转60度的
方法复制出类似人类dai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的创
伤性迁延昏迷的dai动物模型.其中以冠状面损伤为
重.到目前为止此方法仍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人类dai
损伤的动物模型。[41
二、dai的病理变化
dai好发于轴索集中区.损伤越重.其部位越趋近
于脑深部或中线结构。尸检证实典型dai密度分布
顺序为胼胝体、脑干、脑白质及内囊基底节区。marmarou
等通过dai大鼠模型.发现大鼠dai损伤程度
与作用于头部外力的大小、持续时间有关,从高度分
别为1 m 和2 m处自由落下的450克砝码打击致成
dai大鼠.其基底部都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只是后者比
前者更广泛.此外还可以有脑干及脑皮质的点状出血
和损伤.dai重度损伤的大鼠伤后1 h经he染色,可
见粉红色收缩的神经元伴胞体周围明显空隙,空隙内
充满水肿液(神经细胞毒性脑水肿),越靠近正常皮质
部其数量越少
蛋白
【中图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56—0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1)是指
头部遭受钝性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
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损伤。损伤后果严重,
有学者认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dai占28%~42% ,死
亡率达42%~62% 。adams等观察到外伤性重症颅脑
损伤患者中有13%~28%为闭合性dai且并不伴有脑
挫伤及明显的脑出血。cordobes等对78例dai病人
的观察发现.患者死亡率为49% .植物生存状态为
15% .重残率为14% .轻残为17% ,痊愈仅为5% 。dai
不但是临床上诊治的难点.也是法医学鉴定中难以解
决的难点。[11
一
、dai动物模型
1928年romon利用细胞培养方法设计出一种单
细胞轴索损伤模型即横断损伤模型(transection mod—
e1).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脑组织内神经元轴索受伤
后发生继发性断裂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闭
marmarou于1994年设计出了打击头部dai损伤的动
物模型(impact trauma model of dai),该模型操作简
单且发现有广泛dai形成.虽然与临床上dai病人的
损伤分布有差异,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而受到研究
者的喜爱。adelson等用此法观察新生鼠,发现脑干上
下行纤维束均有轴索损伤并同时伴有反应性星形胶
质细胞的聚集.病理改变与婴幼儿dai较一致。【3j此
外还有主要用于研究离体脑组织dai的液压损伤模
型、加减速损伤模型、牵拉损伤模型及瞬间旋转损伤
模型.【2】其中最主要的是瞬间旋转损伤模型。目前对于
dai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力致颅脑产生旋转
加速度.使脑内部产生剪切力,从而导致神经轴索和
小血管损伤方面。1982年gennarelli等用狒狒分别按
矢状面、轴位面及冠状面在11—22ms内旋转60度的
方法复制出类似人类dai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的创
伤性迁延昏迷的dai动物模型.其中以冠状面损伤为
重.到目前为止此方法仍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人类dai
损伤的动物模型。[41
二、dai的病理变化
dai好发于轴索集中区.损伤越重.其部位越趋近
于脑深部或中线结构。尸检证实典型dai密度分布
顺序为胼胝体、脑干、脑白质及内囊基底节区。marmarou
等通过dai大鼠模型.发现大鼠dai损伤程度
与作用于头部外力的大小、持续时间有关,从高度分
别为1 m 和2 m处自由落下的450克砝码打击致成
dai大鼠.其基底部都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只是后者比
前者更广泛.此外还可以有脑干及脑皮质的点状出血
和损伤.dai重度损伤的大鼠伤后1 h经he染色,可
见粉红色收缩的神经元伴胞体周围明显空隙,空隙内
充满水肿液(神经细胞毒性脑水肿),越靠近正常皮质
部其数量越少
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新研究进展
点击下载
本文2009-03-28 09:00:05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1443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