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山村四代人的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鄂中一个小山村里。三十多年来,我耳闻目睹了几辈故乡人的追求和梦想,五味杂陈,令人慨叹,特记之。
邻居哥哥读书梦
邻居哥哥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我记事时,邻居哥哥已读到了小学五年级。邻居哥哥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读书特别厉害,学校大考小考,每次他都是拿第一。乡亲们都说,要是在旧时,他肯定会考个状元来当。邻居哥哥还吹得一手好笛子,夜幕降临时,他常会拿起笛子来吹,曲调婉转悠扬,很耐听。
邻居哥哥兄弟姊妹四个,加上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一家人全靠邻居哥哥父母在生产队辛苦挣工分养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所幸的是当时读书费用非常低,邻居哥哥成绩又的确是太好,他才得以继续学业。五年小学读完后,邻居哥哥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小学升初中是一道坎,因为家里供不起,邻居哥哥的许多同班同学都没能过去这个坎,回家务农去了。邻居哥哥家生活过得决不比别人家好,他父母内心巴望儿子能早点回来帮他们分担生活的重担,但儿子的成绩实在让他们开不了口,只能咬紧牙关继续支持邻居哥哥读书。
上初中后,邻居哥哥学习成绩一如既往的好,二年初中的学业结束,他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高中。这次邻居哥哥父母狠心作出决定:不能再读了,家里实在供不起了。邻居哥哥知道父母的难处,虽然内心极度渴望读书,他还是很顺从地接受了父母的决定。开学几天后,学校得知成绩第一名的考生没来报到,前来家访,劝说邻居哥哥父母让儿子上高中,最后总算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过了几天,邻居哥哥背上简单的行李,怀揣父母想方设法筹来的上学所需的二十多元钱,上高中去了。
但没过几天,邻居哥哥父母就后悔了,特别是他母亲,逢人就说儿子不听话,硬要上什么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说到激动处,几至咬牙切齿。那时我已上了小学,感觉邻居哥哥并没有错,见他母亲那样,就觉得好象不是他亲妈似的,自家孩子聪明了难道还有错?!过了一个星期,邻居哥哥回家来背米,带点钱和腌菜,他母亲逼着邻居哥哥答应不再读书,并让他去学校要回了交的二十多元钱。邻居哥哥的读书梦就此结束了,跟随大人们一起下地劳动。邻居哥哥白晰的皮肤很快变得黧黑,笛子吹得少了,偶尔听到他吹,也是呜呜咽咽,充满了伤感。
后来,村小学缺教师,村里
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山村四代人的梦
本文2008-06-08 00:00:00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0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