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推进我县村改居工作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5-11-30浏览:2260下载213次收藏

关于推进我县村改居工作的调研报告   

              柞水县政协“村改居”调研组                        

   去年以来我县下梁镇沙坪村、凤凰镇凤镇街村、乾佑镇北关村相继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村改居”请求,由于各方面认识不够一致,此项工作一直未能列入议事日程。而相关村对此热情不减,社会各界也较为关注。带着这个问题,4--5月份,县政协主席李邦华、副主席方庆峰带领部分政协委员,采取民意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方法,对下梁镇沙坪村,乾佑镇北关村、石镇村、马房子村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现状  

   “村改居”是将处于城市边缘、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的现已纳入城区管理范围的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它是城市化过程中从农村到城区的改革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的土地征购、户籍管理等政策体系下的产物。这些村域地处中心城区与农村之间,亦城亦乡、亦商亦农,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  

    我县城区的社区建设,是随着县城建设的发展起步的。2002年10月将乾佑镇城关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2010年3月将社区居委会一分为二,成立了迎春社区和仁和社区两个居委会,下设40个居民小区(其中:迎春社区24个,仁和社区16个),管理5734户2.2万人。2个社区居委会有工作人员45人,办公用房3130平方米,活动场地1300平方米。近几年,随着盘龙小区、桃园小区和盘龙产业园的相继建成,使石镇村、马房子村和老城区逐渐连为一体;县中迁建和龙钢大酒店、武警中队、消防中队的落户加快了下梁镇沙坪村人口的聚居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沙坪村境内赤水沟至石镇交界30米宽的大街硬化已完成70 %,其余部分已列入今年城建项目,新城区框架已基本形成。乾佑镇北关村、石镇村、马房子村、下梁镇的沙坪村已基本无耕地或耕地很少,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二、三产业,随着居住人口的继续增加,城乡二元结构与城镇化建设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现有的体制使政府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原有村委会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县的社区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县区,要实现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的规划目标,有序推进新建城区“村改居”已是大势所趋。  

    二、利弊分析  

   “村改居”是从农村到城镇社区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一次变革,不只是更换一个牌子、简单地改变农民身份,而是涉及到广大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调整,充满利益的摩擦和文化的碰撞,利弊并存。  

    1、“村改居”的好处  

一是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城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起步迟、起点低、速度快的历程。扩城工程、重点镇和集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城区建成面积由“十五”末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十一五”末的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3843人增加到2010年5.4万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3%提升到2010年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推进我县村改居工作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