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江测绘五十八年(杨爱民 严建国)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42下载120次收藏
 

摘要: 简要回顾了建国58年来,随着长江规划开发治理工作的进行,长江流域水利测绘事业发展的历程和专业测绘队伍的历史变迁。总结了长江测绘人为满足流域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科技成果。针对测绘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测绘队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空间信息技术、现代高新测绘、工程安全监测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测绘成果的服务面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关 键 词: 长江测绘;历程;变迁;成就

中图分类号: p25 文献标识码: a

测绘是人们充分利用先进的观测手段和处理技术,对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地理属性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贮、表述、提供和应用的一种综合活动,是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类工程规划、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科学。建国50多年来,随着长江规划开发治理工作的进行,测绘在长江水利水电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为保证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作出了巨大贡献。

1 长江测绘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水利测绘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从堤防修筑到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从流域规划到丹江口、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数万座大、中、小型水库的兴建,以及航运、农田水利、城镇供水、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建设,测绘工作都无不贯穿于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科研、运行管理的全过程。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长江水利建设的重点是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大规模堤防培修;兴建分洪蓄洪排涝工程及湖泊区的综合治理和开发。这一时期,测绘为沿江加高加固3000多千米干堤和2万多千米支堤、民堤、海塘等提供了全部测量资料;为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杜家台分洪工程,施测了1∶2.5万比例尺荆江分洪区地形图、1∶1万比例尺荆江大堤沿线地形图及杜家台分洪区地形图。1951年开始施测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各项测绘任务。l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测绘人员承担了工程全部施工测量任务,保证了建国后长江修建的第1个大型水利工程的胜利完成。同时,还完成了治理和开发华阳河、西洞庭湖等蓄洪垦殖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各种用图和其他测绘成果资料。

1953~l957年,在执行国家第1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江水利测绘事业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流域规划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而迅速发展。为全面开展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和提出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以及进行部分支流大型水利枢纽设计、兴建杜家台分洪工程等,长江委进行了大量的测绘工作;完成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35个一等三角锁环,施测了国家一等三角锁72条,合计一等三角点1000个;又在流域内国家一等天文大地网中,于25个大区内布设二、三、四等三角点13000余个;在各主要支流进行了二、三、四等三角测量,为各种比例尺测图提供了基本平面控制,为水利工程建设和其他国民经济建设建立了平面控制依据。“一五”计划时期,流域内高程控制测量也迅速发展,完成了联测沿江各省水利单位及国家有关部门在长江流域施测的区域性精密水准路线;复测了民国时期扬委会、太委会等单位所测精密水准。1953~l955年,完成了干流吴淞口至宜宾及支流汉江(江口—阳平关)、岷江(宜宾—乐山—成都)、嘉陵江(重庆—合川一阳平关)和洞庭湖等水系的精密水准测量;并完成长江两岸水准联测,进行“七环平差”,确定了镇江308′水准点为起算点的资用吴淞高程系统。目前上述范围内长江防洪及水情测报由于这一历史原因仍沿用吴淞高程系统。1956年,将全江水利系统所测水准路线组成24个水准环,参加东南地区17省市约5万km的精密水准平差。1957年开始,在全流域加密了二、三、四等水准路线,并扩大江源地区的测量范围。至1959年全流域水准网基本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长江测绘五十八年(杨爱民 严建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