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场天地宽——湖南省望城县发展经营水利情况汇报(曹彪)
望城县地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尾闾,湘江干流58公里流经县境,11条支流汇注湘江,堤线总长201.4公里。500亩以上堤垸35个(万亩以上9个),中型水库2座,小Ⅰ型水库13座,小Ⅱ型水库69座,山塘37330处,排灌机械总容量3.6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水利大县。
2004年以来,我县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大胆探索水利创新之路,在水利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大手笔发展经营水利,大力度促进水利资源资本化,市场融资为水利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水利建设连续四年保持高位投入和宏大架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穷则思变,决意走出传统水利“旧圈”
历史上,望城水旱灾害频繁,水情是最大的县情,水患是最大的忧患。由于历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传统水利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资金短缺。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我县防汛消耗和水利建设投入巨大,免征农业税后,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更是不足。财政补助加农民投劳的传统投入机制,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需求,建设一项工程便留下一笔债务,工程越多、规模越大,包袱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陷入恶性循环。至2003年底,我县经财政审核的水利负债达2400万元,还有未审计、结算的债务约2000万元,水利建设和发展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二是体制不顺。传统的水利管理、投入体制,导致水利基层单位大都处境艰难,经费没有正常来源,各类水利规费征收难以到位,工资无保障,队伍不稳定,管理难到位,事业发展滞后,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基层水利人虽属事业编制,但实际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基本上是“望天收”或“变相吃水利工程投资及防汛抗旱补助”,他们自嘲为“四不象”:没有责任田不象农民,不出产品不象工人,无保障机制不象干部,防汛抗旱要坚守岗位不象流民。
三是政策影响。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战略实施后,洞庭湖二期治理、长江干堤湖南段建设基本完成,南水北调、治淮工程全面上马,国家对湖南的水利投入开始逐年减少。另外,市级水利投入重点放在城市防洪这一块,对农村投入比重很小,农村水利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四是基础薄弱。由于洪涝灾害损毁、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工程数量多标准低,我县水利基础一度薄弱,防汛抗灾整体能力偏低。前几年,大众垸、苏蓼垸、胜利垸、石渚垸等堤垸险工隐患频频暴露。近一半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病险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排灌机械老化失修问题突出。
二、与时俱进,高举经营水利大旗稳健前行
一是瞄准发展机遇。如上所言,“财政补助+农民集资投劳”的传统投入方式根本不能适应望城水利的发展,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按老路走下去,水利事业只能走进“死胡同”。望城既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又有临江近城的区位优势。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水利事业带来了重要机遇。我们审时度势、敢为人先,立足水利大县这一基本县情,依托资源、区位双重优势,提出“大水利、大产业、大市场、大融资、大建设、大发展”战略,引入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委托经营、开发回报等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运作,发展经营水利,探索新形势下的治水之道、兴水之策。通过四年时间的探索和奋斗,经营水利犹如一剂强心针,使望城水利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建设成果大飞跃、水利基础大夯实、产业地位大提升。
二是构建融资载体。2004年3月,望城县人民政府注入资金4000万元,经工商注册成立了望城县水利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建投),报请市编委办批准成立了县水利建设投资管理中心(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主要职责是:高效运作水利资本,管理水利工程项目,利用水利项目融资,负责水利项目国债资金、世界银行贷款资金、配套资金、城市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资金、新增的水资源费等的使用和资产抵押运作,实现水利国
走进市场天地宽——湖南省望城县发展经营水利情况汇报(曹彪)
本文2010-03-12 14:54:1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