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与建议(桑保良 吴景社 刘静森 李瑜)
[关键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城市;上海
[摘 要] 上海市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以骨干河道边坡坍塌淤浅为主,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水土流失以大型建设项目土建中的扰动土和弃渣流失为主,水土保持工作在上海不仅需要而且十分必要和迫切。“十五”期间,上海市通过水土保持生态河道建设、水土保持生态镇建设以及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等,水土保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控制和减轻水土流失的显著成效。针对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0941(2007)00-0000-00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水土保持作为一门学科也开始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其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不仅从单纯的土壤学扩大到生物学、地学,而且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与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广泛联系的一门交叉学科。水土保持领域不再囿于山区、丘陵区和农业、农村,而逐渐向非农领域、向平原延伸,并针对在城市、交通(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矿山、水电等建设中出现的人为水土流失,广为主动地去开展这些领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上海属感潮水河网地区,地势低平,雨量丰沛,植物生长茂盛,因此极易模糊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上海市自然状态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水土保持工作在上海不仅需要而且十分必要和迫切。
1 加强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上海自然条件良好,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上海大部分地区位于坦荡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土壤以渍潜型和淋溶—淀积型的水成和半水成系列土壤为主,水网密布,西南部散见小山丘,平均海拔约4m, 地质基础比较稳定;降水丰沛,年均降雨量1200mm,年降雨多达132d,降雨的季节分配较均匀,以中小型降雨为主,对植物生长较为有利;植被绝大部分为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木本植物群落仅分布于大金山岛和佘山等局部地区,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滩地和港汊。
上海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对河道断面演变进行的分析,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以骨干河道边坡坍塌淤浅为主要特征,原因是受海潮、风浪和船行波影响,造成河岸“一坡一面”(边坡和堤顶面)的水土流失,流失的土壤在河床内淤积,全市约有水土流失面积220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47%。水土流失造成沿河湖耕地坍塌损失、河道湖泊淤积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着航运交通和生态环境。
1.2 上海经济发展迅速,由建设项目引起的水土流失不容忽视
当前是上海筹办世博会、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时期,是上海“四个中心”框架基本形成的关键阶段。交通、场馆、住宅、能源等各种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大小工地星罗棋布。由于降水丰沛,一到雨季,如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到位,势必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即人为因素作用下的水土流失以大型建设项目土建中的扰动土和弃渣的流失为主要特征[1]。
目前,除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如电力、铁路、天然气等建设工程)编制有水土保持方案外,其他大量的各种场馆建设、住宅建设、道
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与建议(桑保良 吴景社 刘静森 李瑜)
本文2010-03-12 14:53:1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