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对策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市开展了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较好地摸清了我市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我市下辖4个城区、两个开发区,现有45个街道、189个社区,200万市区人口,从事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18835人。按照工作性质及分工,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街道社会工作管理人员。主要包括街道领导和社会工作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员,共1099人,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综治司法、教育卫生、残联、计生、工青妇等社会工作管理领域。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从事服务性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社区党委(支部)书记、主任和“低保专干”、工会组织员、残联负责人、妇女工作助理等专职干部和公益岗位人员,共3959人。三是社区义工(志愿者)。主要包括社区各类社会工作骨干,如楼栋长、单元长、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党团员和群众中的志愿者,共13777人。
(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面对城区社会工作量急剧增加的新形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是综合施策,充实和优化街道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队伍。针对街道特别是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问题,2003年以来,市、区两级通过招录公务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开发公益岗位、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共选聘优秀年轻街道干部150多名,素质较高的社区干部180多名,从事业单位分流人员中选出200多名干部充实到社区,从下岗职工中招聘了3000多名社区公益岗位工作人员。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本着分工负责的原则,各级组织部门每年制定街道社区党务干部培训计划,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社区书记到外地学习考察;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函授教育、短期培训、以会带训、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果。据统计,近三年来,市、区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参训率达90%以上。
三是加大投入,支持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从2000年开始,市、区两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其中,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解决。经过几年的调整,社区主任、副主任的工资已由2000年以前的每月50元左右分别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和550元。市政府还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资源共享、合力共建、政策回迁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前进中的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工作者总量不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薄弱。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城区街道、社区两个层面专职社工人员总数为5058人,社工队伍规模比5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占市区人口总数0.25%。但与服务面和所承担的工作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社工人员占区域总人口2%左右的比例相比,这支队伍的总量明显不足。目前城区每个专职社会工作者服务居民户数都要超过500户,最多的达到1500多户,普遍超过市政府规定的“一般每500户居民配备1名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标准。由于队伍规模小、社区工作量与日俱增,各社区普遍面临人员紧张、工作疲于应付的困扰。许多社区干部反映:现在社会人员向社区集中,社会工作向社区下沉,社区工作量太大、而人手太少,工作很难做到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我市下辖4个城区、两个开发区,现有45个街道、189个社区,200万市区人口,从事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18835人。按照工作性质及分工,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街道社会工作管理人员。主要包括街道领导和社会工作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员,共1099人,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综治司法、教育卫生、残联、计生、工青妇等社会工作管理领域。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从事服务性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社区党委(支部)书记、主任和“低保专干”、工会组织员、残联负责人、妇女工作助理等专职干部和公益岗位人员,共3959人。三是社区义工(志愿者)。主要包括社区各类社会工作骨干,如楼栋长、单元长、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党团员和群众中的志愿者,共13777人。
(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面对城区社会工作量急剧增加的新形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是综合施策,充实和优化街道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队伍。针对街道特别是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问题,2003年以来,市、区两级通过招录公务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开发公益岗位、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共选聘优秀年轻街道干部150多名,素质较高的社区干部180多名,从事业单位分流人员中选出200多名干部充实到社区,从下岗职工中招聘了3000多名社区公益岗位工作人员。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本着分工负责的原则,各级组织部门每年制定街道社区党务干部培训计划,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社区书记到外地学习考察;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函授教育、短期培训、以会带训、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果。据统计,近三年来,市、区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参训率达90%以上。
三是加大投入,支持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从2000年开始,市、区两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其中,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解决。经过几年的调整,社区主任、副主任的工资已由2000年以前的每月50元左右分别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和550元。市政府还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资源共享、合力共建、政策回迁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前进中的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工作者总量不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薄弱。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城区街道、社区两个层面专职社工人员总数为5058人,社工队伍规模比5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占市区人口总数0.25%。但与服务面和所承担的工作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社工人员占区域总人口2%左右的比例相比,这支队伍的总量明显不足。目前城区每个专职社会工作者服务居民户数都要超过500户,最多的达到1500多户,普遍超过市政府规定的“一般每500户居民配备1名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标准。由于队伍规模小、社区工作量与日俱增,各社区普遍面临人员紧张、工作疲于应付的困扰。许多社区干部反映:现在社会人员向社区集中,社会工作向社区下沉,社区工作量太大、而人手太少,工作很难做到
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对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下一篇: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调研思考
本文2009-06-03 09:45:1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58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