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管理工作调研思考
随着时间推移,离退休干部大多数已进入了高龄期和高发病期。做好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的服务管理工作,让广大老干部能真正安享幸福的晚年,已经成为我们老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一、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的主要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离退休干部的年龄越来越大,我办仅有的俩位老红军年龄均已90多岁高龄,离休老干部的平均年龄超过80余岁高龄,退休(局级)老干部平均年龄也已达74岁。
二是体弱多病。近年来老干部看病、住院频率增高。仅我办离休支部老干部身体状况来分析,支部住院最少的占支部人数的30%,最多高达50%,还有一些老干部长期住在医院,以医院为“家”。
三是活动困难。处于“双高期”的老干部,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有的只能呆在家里、有的长期住院,缺乏参加支部及社会其他活动的能力。
四是“空巢”老人增多。“双高期”老干部因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在国外工作),“空巢老人”逐年增多,这部分老干部的身边没有亲人相伴、照顾,他们既缺亲情又渴望亲情。
五是信息闭塞。“双高期”老干部长期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生活单一、精神生活枯燥乏味,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导致信息闭塞,他们期望在精神生活上能得到充实。
二、离退休干部“双高期”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管理思维方式滞后
在现实工作中不难发现,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许多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工作思维模式里。特别是近几年老干部“双高期”逐渐增多,其服务管理思维方式滞后,对“双高期”现象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管理的思维观念有待及时更新。
(二)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单一
目前,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仅限于主体单位管理,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单一。“双高期”老干部居住分散,如遇发病等特殊情况,单位往往力不从心,而社区对老干部的服务设施和管理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高龄化社会服务要求,在服务管理工作模式上,需要实施配套管理服务,由单位和社区共同完成,拓宽服务管理工作领域是当前老干部“双高期”工作的需要。
(三)个性化服务贫乏缺少创新
“双
做好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管理工作调研思考
本文2009-06-03 09:13:4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