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七、杂文

栏目:写作教程发布:2009-05-10浏览:2162下载295次收藏

(一)杂文的含义

杂文是一种三栖文体:它既是文学作品,又是社会论文,又是报刊上常用的言论体裁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化战士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创者。不过,在鲁迅时代,“杂文”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其公认的内涵还没有正式确定下来。这从鲁迅先生自己对杂文一词所作的解释中就可以看出来。他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曾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是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于是成了‘杂’。”对自己的杂文作品,鲁迅先生用得最多的说法是“杂感”。经过鲁迅先生创造性的发掘和运用之后,杂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现在已有了巩固的地位。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明朗并趋向统一: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从内容上看,杂文是针对当下的社会现实而发表的言论,因而说它是社会论文。从形式上看,杂文运用是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所以说它是文艺性的。

(二)杂文的特点

1.现实性和战斗性

杂文虽然也有歌颂性的,但多数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立论的。它敏锐地对现实生活中种种腐败、愚昧、落后现象做出反映,进行嘲讽和抨击。鲁迅先生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的东西”。

2.讽刺性和幽默感

杂文的语言富于幽默感,常采用反语、夸张、调侃的手法,进行机智灵巧的辛辣讽刺,在嬉笑怒骂之中实现其质疑和批判的功能。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他们中最特别的有两位: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地到阶前去看秋海棠。这种志向,一看好像离奇,其实却照顾得很周到。第一位姑且不谈他罢,第二位的“吐半口血”,就有很大的道理。才子本来多病,但要“多”,就不能重,假使一吐就是一碗或几升,一个人的血,能有几回好吐呢?过不了几天,就雅不下去了。

                ——《病后杂谈》

几笔下来,把不健康的人生理想的病态性淋漓尽致地予以展示,在读者忍俊不禁的笑声中揭露乖讹和荒谬。

不过,杂文虽然使用一些戏谑、调侃的笔法,其思想内涵虽是非常严肃的。

3.手法灵活,短小精悍

杂文在形式上的变化要比前面讲述过的言论体裁都要丰富。杂文既可以采用短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信、序跋、对话、剧本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手法上说,比喻、对比、象征、想像等文学手法,都可适当运用。

篇幅短小也是杂文的基本特点之一。从鲁迅时代开始,杂文就是一种主要的报刊文体,因为篇幅短小,特别适宜于在报纸上发表。鲁迅自己的杂文,在报纸上发表出来的就很多,鲁迅自己也戏称之为“花边文学”,因为杂文在报纸上常被编者用花边围起来以示重要。杂文长者一两千字,短者只有一二百字,是软武器、短兵器,却有“一击而置敌于死地”的力量。

(三)杂文的写作

1.虚实相生,叙议结合

写杂文,首先要处理好虚实结合的问题。“实”,指的是作为杂文写作由头的新闻事件或其他的种种社会现实;“虚”,指的是由事实生发出来的思想认识、理论观点。

多数杂文,都是从一个新闻事实或一种社会现象入笔的,这叫做“从实入手”。例如1996年1月15日《河南广播电视报》“晓阳谈片”专栏发表的《不当干部咋会犯法?》一文的开头:

在乡下采访,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农民的儿子因涉案被公安局传讯。这位农民跑到公安局门口大喊冤枉,理由是:“我娃子连啥干部都不是,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十七、杂文

点击下载
分享:
上一篇:第九章 书信下一篇:十六、短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