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书
(一)情书的定义和特点
情书是男女之间在建立恋爱关系的过程中以及恋爱期间相互倾诉爱慕之情时所写的书信。
爱情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自从创造了语言文字,就用它传递爱的信息,而情书,就是运载人类爱情信息的一个载体。
情书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倾情性
情书,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言情的,而且特指男女之情。在情书中,要充分地倾诉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爱慕之情传达给对方。不管是爱别人还是被别人所爱,都是人特有的一种幸福。能够倾吐自己爱情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幸福的人。当然,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建立恋爱关系的曲折过程中,也许并不都是甜蜜的。爱一个人却并不被人所爱的痛苦,有时也会伴随着的情书的写作而存在。但是,爱情像事业一样,取得成功虽不容易,但没有努力却肯定不会得到。
有位诗人说,情书是“心海涨潮时扯起一片白帆”,它在风浪中驶向彼岸。
2.爱情的物化
爱情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但它却是抽象的,不可视、不可闻、不可触摸。爱情又是可变的,此一时的爱在彼一时可能就不存在了。也许正因为如此,爱和被爱都需要一种证明,那就是它的物化形式——情书。语音固然可以表达爱情,但它没有真正物化,有时说过之后就随风而逝了。即便是有过热烈和浪漫,过后忘掉了自己的山誓海盟,也是常见的事。爱是否存在过?有时这是颇让人疑虑的。信,信物也,特别是作为情书的信,它是精神的物化形式。无外乎有不少人,要把自己当年热恋时的情书珍藏起来,闲暇时拿出来细细品味,回忆当年的美好时光。如果没有这些情书作证,曾有过的历史可能会变得抽象而空洞。
3.富于文采
在所有的书信中,情书是最富于文采的一种。古人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一篇枯躁古板的文字,不可能感动别人。而恋爱时的人,差不多个个是才华横溢的。有时,情书干脆就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极富才情。
(二)情书的基本类型
有人说“爱是不需要理由的”,那是就“你为什么爱他”这一问题而言的。具体到生活过程中,爱的产生和表达都需要理由和时机。有时,对理由的认识和对时机的把握甚至是爱能否成功的关键。
也许,情书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类型可言,但细想一想,爱情是有阶段性的,从谨慎地试探,到恋情的确立,再到双方热恋,以及热恋之后的稳固期,就是爱情的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表达爱情的方式、方法及所表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有理由把情书分成四类:示爱情书;初恋情书;热恋情书;日常情书。
(三)示爱情书
示爱情书是一种以促进初恋的发生为目的的情书。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对某一异性有着爱慕之情,但不知对方是否对自己也有好感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行试探。试探时所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常用的方式就是向对方传递示爱情书。
示爱情书一般不需要赤裸裸地表白爱情,因为双方还没有走出第一步,过于直露的表白会引起尴尬。既然是试探性的,就不能急于求成。所以,示爱情书只是含蓄地暗示出自己的感情,适可而止。写作时,可采用借事传情、借景传情、借理传情等多种手法,远远说起,娓娓道来,把握分寸,点到为止。
先举一个借事传情的例子:
还记得那次远足的事吗?在河边,几个孩子在打睹,说自己能游到对岸去。可是一个孩子只游到河中心就不行了,眼看要沉下去。你来不及脱衣服,像闪电一样扑到河里,飞快地游过去,一会儿就把那个孩子救上岸来。几个月来,我眼前老是出现你闪电一样扑到河里的矫健身影。
再看一个借景传情的例子:
那次,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海。它是那样浩渺无边,波澜壮阔,我那时才感觉到,原来雄伟阔大也是一种美。同时,我又感觉自己的心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像大海一样。事先说过要为大海作一首诗的小董面对大海,竟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声声地惊叹。我最终说了冰心老人年轻时的一句话:“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海化的青年!”当时你马上叫好,于是我的眼光转向你,并且永远记住了你当时的身影。我又感觉到,世上有两种美,一种是壮美,一种是优美。壮美的是大海,优美的是你。于是我趁你不注意,为你和身后的大海照了一张像。这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并渴望着有一天我们可以一同欣赏它。
借理抒情的也不乏其例:
你当时说,一个人不可能彻底改变自我,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的,一个人要改变自我确实很难,可是,一个人其实都有很多个“自我”,到底哪一个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呢?我可以说,我并没有改变自我,只是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自我。我相信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不然,你昨天为什么说我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呢?你知道吗,我听了这话之后,心狂跳了许久。因为,我一直很在意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当然,示爱情书的表达并不要求都如此含蓄,如果双方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只剩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了,表达就不必这样含蓄,不妨热烈一些。
【 例 文 】
蕾:
你好!见信快乐!
很冒昧地给你写信,并不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你,而是因为
二、情书
本文2009-05-10 09:48:49发表“写作教程”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1187.html